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创新科技 融合发展 勇攀高峰 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0年1月8日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2019年12月29-30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产学研界第一线的15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360集团创始人、奇安信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齐向东等领导嘉宾及企业家代表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

此次大会以“创新科技  融合发展  勇攀高峰”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战略部署,旨在汇聚产学研用各界创新资源力量,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启新时代广大科技界、产学研界协同创新、勇攀高峰的新篇章。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

周力会上作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向大家介绍了当前的国际态势和中美贸易战情况。

雷朝滋代表教育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提升专利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演讲,介绍了我国高校专利工作的基本情况、做好高校专利工作的考虑和加强高校专利工作的重点任务。

陈宏生在报告中介绍了科技部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做法。

齐向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谈了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的主体作用,进行了经验分享。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万钢、王钦敏、辛国斌、贺德方、侯增谦等部委领导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和致辞。 

万钢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研发与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也正在重构,创新链条各环节相互渗透,创新主体不断地走向跨界融合,创新活动不断地突破地理与组织的边界,推动着产学研合作创新顺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取得了更好的水平。

他表示,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水平,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能够极大地提升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水平和速度。

他提出,值此“十四五”规划启动之际,我们要立足近期、着眼长远,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治理体系的设计,切实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激发创新潜能,以此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好2035年产业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钦敏在讲话时强调,必须以跨界融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必须要在“用”上下功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必须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推动多元要素的融合创新,而要破解当前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痼疾,发展“金融科技”势在必行。

他指出,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过程常被称为“死亡之谷”。因为多数研发和出资人都希望能一步到位、一炮打响,他们忽略了成果转化的艰难:一是科技人员并不了解市场和产业对产品的具体需求;二是企业不了解核心技术难点和潜能,二者之间易于结合,但难以融合;三是产业和学研之间因为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公共支撑与服务来“保驾护航”,死亡率高和离婚率高在所难免;四是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成活率,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占有率还有一个艰巨的创业历程。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也需要良好的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

他认为,对技术底蕴厚重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问题,如老想一炮打响,将会如鬼打墙式一般在原地打转。

辛国斌代表工信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在演讲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演进史。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正引领创新发展的新潮流,催生智慧生产生活的新图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些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贺德方代表科技部向大会表示祝贺,并在会上发言。他指出,在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已经成为聚集各方面力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国性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高层次、广领域、多视角的互动空间,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性活动,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始终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科技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科技部会同14个部门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制定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于是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指导和支持,促进我国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他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的举措,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与活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打造增长新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侯增谦代表科学家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洋溢的讲话。他在致辞中指出,这次大会旨在为各界特别是科学家和企业家搭建深度融合的平台,探索科技资源统筹整合的路径,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建设,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这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创新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最迫切的是要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潜能,大幅提高科技供给力和贡献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他提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发展,产学研用各方必须遵从相关的规律、知识创造遵循科学理论演化的逻辑规律、技术创新遵从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成果转化更多地遵从市场调节。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的机制和深度融合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内生动力机制”三个重要的机制。

此次创新大会在共建服务平台、共商创新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促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对2019年中国产学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9年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军民协同、工匠精神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宣读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决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吴晓青宣读了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颁奖词,万钢副主席、陈至立副委员长、王钦敏副主席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马德秀,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赵长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马之庚,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兼副部长李安东上将,国务院国有大型重点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等分别宣读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军民协同创新奖、工匠精神奖的颁奖词。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勤分别宣读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词、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词。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发布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发布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联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宣读了2019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团体会员名单。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郭应禄,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忠德,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等获得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由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的“采油高盐污水生产过热蒸汽的环保型燃煤蒸汽发生器”“分子影像介导的重大疾病精准诊治关键技术”“第三代半导体GaN基外延材料与器件及其应用”等6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一批单位和个人获得产学研合作军民协同奖;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等一批战斗在产学研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南通三建、软通智慧、国辰实业等一批单位被认定为2019年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运城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市包河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南京市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单位被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试点单位;

科技文化传播、运动医学、石墨烯产业技术、周围血管诊疗、能源应用技术、生物检测监测、科创金融、集装箱式水产养殖、科普产学研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新校区十家产业联盟创新组织被评选为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联盟;

青岛市胶州市人民政府、北大汇丰智汇谷产学研基地、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十家单位被评选为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

2019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组织产学研各领域相关专家,对所有项目和成果进行择优推荐和评选,经过初审、公示、复审等层层严格程序评出。大部分成果申请前已经获得了省部级奖项、部分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与往届相比,2019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侧重表彰具有较强科研实力,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及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取得成效的单位或个人。

据介绍,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侧重表彰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单位或个人;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奖侧重表彰在推进“军转民”“民参军”科技融合发展和军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侧重表彰在各行业各领域中执着笃定、敬业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技术权威或技术带头人;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侧重表彰产学研多方合作中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进行攻坚克难并形成自主创新成果的单位及个人;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主要表彰在政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与往年相比,2019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具有如下六大特点:一、更加关注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形成的自主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二更加关注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团队在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中所形成的创新技术和落地成果;三、更加关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四是获奖项目所属学科行业具有广泛性,基本涵盖了全部一级学科,成果所属行业基本涵盖了全部行业领域;五是获奖项目层次具有多样性,既有在产学研合作中业绩突出的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也有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者,充分体现了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六是获奖项目涉及区域广泛,除了西藏、青海以外,其他省份都有单位申报并获奖,覆盖了产学研领域各个方方面面。

王建华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激发和提升全民创新意识、携手产学研界团结奋进,实现共创、共享、共赢的全国产学研界唯一最高荣誉奖,是引领产学研界创新技术及成果的风向标,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金”全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多次对产学研工作和创新大会予以重要批示。历届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都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王建华表示,下一步,产学研界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目标,促进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紧密结合,引领和发挥产学研各界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当前产学研合作必须以以下三个方面为着力点:

一是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国家“制造强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健康中国”“军民协同”等发展战略服务;支持开展有关论坛和专项活动,支持构建协同创新联盟;及时总结地方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二是建立项目库和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平台作用,分行业、分学科、筛选市场前景较好、项目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建立产学研合作成果项目库;建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遴选一些好的科技成果和项目,促进其产品化、产业化、商品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平台,汇聚发布多方面资源信息,遴选产学研合作最值得投资的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持续探索和建立创新发展新模式,强化示范引领,做好特色服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加强政策研究和调研,不定期举办产学研高层论坛,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与地方的协同合作,打造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我国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等相关部门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民企等政产学研界共同参与支持和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金介、商媒用互动合作的资源整合型高层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其宗旨是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目标,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企业创新、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服务。现任会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

在路甬祥会长领导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产学研界的认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对促进会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自成立以来,经过11年卓有成效的探索努力,已集聚各类产学研创新主体20000多家,支持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100多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0多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试点300多家,取得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300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