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十年树国!德行大者,惜喜交集!

发布时间:2024年3月20日 来源:春源视界公众号

全网闻名广受赞誉的交大王树国校长,于2024年3月19日正式离任!今年他66岁,他1958年10月出生。那一年那一季,交通大学西迁工作宣告结束。

从2014年4月到今天,他担任了十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此前,他在哈工大长校12年。“西哈”两校在中国高校、在C9被认为比较另类,有人总说他们下滑,但他们一直顽强地处于第一方阵,在东北、西北担当领头羊,在中国教育和学术圈成为精神高地,在老百姓心中享有肃然的尊敬和广泛的口碑。甚至于在美国人眼里,他们才是合格的对手和值得高看的存在,因而猛踩,腹黑,拉清单。当然,美国人表达尊重的方式往往正是,没办法才只剩下骂人和制裁。

王树国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任上,成为了网红校长,可亲可敬可爱的“小宝”校长,深受师生、家长、网友的热爱。也有人称呼他为当代蔡元培,大约是因为成就可比,个头相当。他们都是行动的巨人,发聩的高音。

王树国校长演讲水平出色,网上演讲视频比比皆是,同时也观者如堵,上至鹤发下至垂髫,到西安游兴庆逛校园,往往皆知王树国。他把交大校长干成了全国大学校长的标杆。甚至于连火出圈儿的“山河大学”也把开山宝座留给了他。

众所周知,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交大衣钵的传承人,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其地位和口碑即使是远在县乡的中学老师也了然于心,很多交大学子正是因为老师学长的推荐奔赴了古都,收获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相约。

但是,喧嚣的时代大潮,百年未有的变局,也在冲击既有的秩序,曾经雄居中国工科第二把交椅的西安交通大学,也在世纪之交综合化,也要接受综合性层面的残酷比拼。也在高处不胜寒之境界,形成了一些短板。

王树国上任的背景是,交大在全国的排名滑落很大,师生校友士气心气大受影响。

事情总要人来干,激流总要腿来淌。有两句话大家应该是深有体会:一句是“钱不是万能的,但鄙视钱也是万万不行的”,另一句是“精神不能当饭吃,可没有精神,充其量就是吃货而已,是吃不出来成就的”。

王树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时的人们固然可以想象交大师生的底蕴和干劲儿,但是绝对不会想到,中国高校将出现一对罕有所见的黄金搭档。他们登上交大历史舞台,所拥抱的使命,就是宁可少活十年,也要再造交大辉煌,坚持使命担当。

张迈曾和王树国联袂出场、情投意合、铁肩担道义,大笔写春秋,书写了一段教坛佳话。他们关心师生、改革校政,他们身先士卒、忘我拼搏,他们擘画未来、向西突围,他们紧紧相拥、洒泪留别。

交大在此十年间跻身年百亿强校,重回前十行列,招生水平稳步提升,教学科研成果备受瞩目,毕业生质量数一数二,西部创新港建设开花结果。

甚至于可以说,西安交通大学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皆成为网上流量风景线,成为学界如饴的盛宴。卢建军书记为王校长撑起的一把雨伞,也让网友们称赞连连、泪影涟涟,发出浩叹。微观中见壮观,无晴日道真情。人们心中都有一杆秤。

王树国校长素有真知灼见。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初,他接受风格前卫、风格锐利的《南方周末》专访,就大声疾呼“我再次强烈呼吁———还高校自主权!”采访结束时,王树国说,“别的话可以不发,这句话一定要发。”南方系素来自诩前卫,然而,面对一个爱国的大学校长,这家媒体为我们留下一份真正前卫的历史印记。

面对记者诱导性提问,他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提出疑虑。

那时候,他才四十多岁。风华正茂,势气恢宏。

因而,当去年西安交通大学并非第一个吃螃蟹,而弄出四六级与学位脱钩與情之际,很多人激扬文字,想必是并不了解王校长的认知。当然了,别人脱钩消无声息,交大顺势而为,却评者云集,这也是王者荣耀!

王树国校长常讲“家国情怀”,他说过: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政治家,难以了解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强调,由这样的人来管理国家或地方,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这应该是他的切身体会。他是恢复高考的亲历者,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命运与共,见证了祖国巨变,也深刻思索新时代的机遇与风险。

身为1977级考生的王树国,是在油田钻井平台上得到恢复高考消息的。靠着被窝里打手电筒复习的刻苦,他最终走进大学校园。后来,他先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得以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当年的历史与今天的巨变。 

他说:今天来回忆当年1977年恢复高考的历史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深深知道,今天的历史任务更重。因为我们要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应该着眼于世界,未来中国在整个世界变局当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变革,大学应该主动融入社会、掌握社会发展的进程、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让孩子们在立德树人方面有更高的这种理想、抱负和信念,继续继承和弘扬我们党改革开放的精神。他从农村走出来,当工人、上大学、出国留学,回大学当教员,又当过省府厅长,在副省长和大学校长之间选择了后者,为校政而弱化自己的专业锋茫,放弃院士推选,命运的齿轮推动他一路成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校长之一。

他的经历与体悟,他的奋斗与思索,他的初心与感恩。都融入他长校的大学担当中,有为中。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是真正的光华与豪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世界之光。

说起他的人生选择,王树国曾对媒体主持人说过:省委的主要领导在征求我意见的时候,说希望听到我个人的意见。我记得我当时说得非常干脆:我希望回到学校。

年轻的王校长“曾被称作敢于放炮的大学校长”,他曾是媒体口中的“个性派”“少壮派”,如今,花甲白鬓,他仍然步履铿锵,风风火火。不要忘记,他也是拼命三郎。想当年,他是最年轻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总工程师,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智能机器人结构仿真系统”软件包项目,由哈工大、上海交大、北航、国防科大、华中理工等5所中国著名高校的60多名成员联合承担。他是我国第二代仿真机器人的学科带头人,自1989年担任总师起,20年间硕果累累,主持研制了机器人领域多项“中国第一个”,从“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成长为官方简历上的“机器人研究领域资深专家”。网上有诸多关于他为什么不评选院士的讨论。客观上,他在大学校长任上全情投入行政工作,主观上他认为“校长应该是职业化的,应该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2014年10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领导班子《约法十则》,其中有约: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校领导的第一岗位是管理,第一职责是推动学校发展。每天保证在管理岗位工作八小时以上;当管理和学术出现矛盾时,以管理为主;为全校干部做出表率,以自己的投入带动中层干部的投入;努力提高分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上任交大校长当天他说“我们要以贡献求支持,这样才能得到陕西人民的热爱和拥戴。”当年4月28日他在全校干部大会上的发言中讲道:

第一,交大是我们已经毕业和现在在校的所有师生员工的交大,

第二,交大不仅仅是交大人的交大,也是陕西省的交大。

第三,交大不仅仅是陕西的交大,更是中国的交大,乃至世界的交大。

张迈曾和王树国两人自到任以后,没有建立自己的课题组,也没有加入某一个学院。两人行为表明了一个态度,不拉帮,不结派,不营私,一心为公,一切为了还交大一份成就。

他甫一上任就开启了对西咸的考察。他把自己的种种大学改革的构想,全部倾注在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里是试验田,也成为了花果山。王校长面对央视镜头,曾满怀憧憬讲“这可能是我事业生涯当中我最后想完成的一个使命。中国西部创新港所承担的使命是一种历史性的使命,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命题,中国人应该有自信有胸怀或者有担当完成这样的一个使命。”

他在任上走遍了各学院、书院、实验室,拜访过西迁教授、老领导、院士,访问过很多科研院所和各地校友组织,沟通过各地政府企业。理顺了四面八方,从而也能施展百计千方。不得不说,当年西安交通大学改革动作是如此巨大,可谓是四座吃惊。张王两人上任不久,西安交大一次性将6名副校长全部换掉,其中固然有他们到届满龄等因素,可不能不说力度大魄力足,满满都是能量。台前幕后,风云色变。人事素来都是大事难事,难得是一心谋大事。

他积极推动西迁精神与时代、实践相结合。尤记得,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说,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并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谈起教授们两年前写给他的一封信,他说:“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他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王树国校长十年磨一剑,白发恍然间。

犹记得,2016年4月8日,王树国在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誓师动员大会上说:联接新老校区的地铁线已开工建设,我们也开启了第三个甲子的新征程,让我们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放眼全球,为实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