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连接互鉴共治中国科技峰会—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3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使整个世界面临严峻的威胁,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进程中,科技期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院士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中国科技峰会—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说。


1.jpg


  8月10日-1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中国科技峰会—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连接•互鉴•共治——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新使命”为主题,围绕开放科学和出版传播前沿热点问题,探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之路。科技期刊肩负重要使命,期刊界应以开放合作、赋能创新,以交流互鉴促动行业变革,以协同共治应对时代挑战。


 2.jpg


  在开幕式致辞环节,怀进鹏以“共促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共筑健康的学术交流生态”为主题,阐述了面对疫情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应对科技产业之变、全球治理之变、国际关系之变,期刊出版界如何在相伴科学、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繁荣,打造健康的学术交流生态圈、助力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怀进鹏表示,中国也在探索以改革推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去年,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科协牵头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向国内优秀期刊和出版机构提供经费资助,支持期刊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服务能力,支持具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创办英文期刊,加大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同时,加快建设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促动本土中文期刊与英文期刊同步转型。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际科技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首席执行官尹恩·莫斯(Ian Moss)先生阐述了对科技出版国际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新理解。杨卫院士指出,为共同应对全球危机,中国的期刊出版事业应与国际同道一起共享全球科学,实现从“共智”到“共治”的转变。爱思唯尔集团首席学术官尼克·福勒(Nick Fowler)表示,在技术和开放科学运动的推动下,国际出版商应更加深入参与和支持全球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指出,转换协议和多种出版模式下基础设施、出版质量、成本控制等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同行频繁互动、加强合作。约翰•威利出版集团执行副总裁朱迪·维尔斯(JudyVerses)呼吁全球学术出版行业把握技术变革的机遇,实现学术出版的迭代创新,积极探索协同发展合作模式,为科研创新和社会发展创造价值。


  在专题对话环节,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首席出版及解决方案官Steven Inchcoombe表示,科学和学习对于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它们对于我们达到今天的水平至关重要,对我们未来的塑造是一个关键,表示将会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的期刊提供服务,不断加强现有的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科学》系列期刊出版人Bill Moran针对如何不断提升我们品牌期刊的全球影响力,如何能够从品牌质量的角度去不断了解品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数字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DanielHook、爱思唯尔全球合作副总裁、细胞出版社《免疫》主编PeterLee等各位专家探讨了出版传播体系变革,新技术、新引擎、人工智能数据库、疫情形势下期刊内容和平台的创新等话题。


3.jpg


 

 国际学术出版学会董事会执行官前主席AdrianStanley、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执行副总裁、科研服务董事总经理Leon HewardMills、德古意特出版社全球期刊出版总监及亚太出版合作伙伴关系副总裁Lyndsey等六位国内外专家聚焦开放科学的技术与规则问题,分享了他们在未来出版、信任与合作、开放获取与开放科学、大数据等方面的最新实践和独到见解。


  来自国内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代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院士专家,以及卓越行动计划联合十四部门的领导出席论坛,论坛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就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出版传播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开放科学中的科研诚信等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