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回应民生关切 传递信心力量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扫描

发布时间:2025年3月8日 来源:本刊记者 杨伊静

编者按: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围绕粮食安全、银发经济、机器人技术等热点话题,回应民生关切,传递信心力量。

 

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机器人系统将面向国家更大更重要的舞台

“我国机器人技术已得到飞跃式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减少。”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乔红说,近三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已达到全球的1/2以上。同时,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人形机器人的形状像人,自由度非常高,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的工具,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乔红说,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也是通用实体人工智能系统的典型代表。她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了Q系列人形机器人,并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这一核心技术底座,通过智能算法对硬件系统不足的补偿,通过类脑智能、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融合,形成了核心壁垒。“大家可能会说机器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它的下一步是什么?”乔红认为,我们的机器人系统将面向国家更大更重要的舞台,不仅需要考虑机器人系统的批量性,还要考虑机器人系统的生产性、可靠性、稳定性、通用性、智能性,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如何把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泛化性,自动化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机器人的系统性相结合、类脑智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充分融合,也成为这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梦想和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步入世界第一方阵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在委员通道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了1.4万亿斤,人均占有粮食超过了500公斤,这个数字超过了公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步入世界第一方阵,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被称为“追着太阳跑的人”,因为他们南繁北育,一年四季都是农忙。培育一个新品种,少则五六年,多则一二十年。过去几年,严建兵及其团队一直在思考,能否把“提高玉米中的蛋白含量”作为目标,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了多个蛋白质含量超过10%的品种,且推广了1000多万亩。2024年,我国玉米的总产是2.9亿吨。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了290万吨的蛋白;如果这些蛋白都被有效利用,相当于我国少进口700至800万吨的大豆,“大家不要小瞧这一个百分点。每一个百分点都弥足珍贵、来之不易,每多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保障”。如今,严建兵及其团队正为每一个百分点努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让银发经济真正成为文明进步的温暖注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2035年将超4亿。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人口老龄化并非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随着全民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仍可继续创造价值。他以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为例,70余岁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前商学院院长正牵头筹建创新创业系。前60~70岁“活力老人”群体日益壮大,他建议通过建立研发智库、志愿服务等渠道开发老龄人口红利。作为55岁的准退休群体一员,他表示银发经济需聚焦养老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趋势,既涵盖衣食住行基础需求,也包含健康管理、休闲娱乐等精神追求。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将达30万亿元,2050年至少创造1亿就业岗位,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近年来,他围绕市场化养老、异地养老和普惠养老金融展开调研,建议坚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在他看来,银发经济本质是人文经济,探讨“如何优雅老去”的文明命题,既要满足生存需求,更要滋养精神家园。“这既是关乎温度的人文事业,也是面向未来的青春产业。”金李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让银发经济真正成为文明进步的温暖注脚。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在委员通道上回答了如何看待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相关提问。他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做好2025年的经济工作非常重要。“我坚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在2024年企稳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新进展,对此有坚定的信心和深厚的底气。第一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第二是因为有充足的、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第三是因为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和保障。”他说,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更加给力。只要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些大政方针,社会预期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改善,社会信心一定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我们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表示,作为一名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要问我最近几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过去一年,国家批准上市的新药有48个,器械有65个,在研新药的数量也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最近有一条消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击败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这其实只是一个缩影,我们看到有更多国产的靶向、免疫细胞治疗的药物成功出海,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等高端的医疗设备也先后问世,应该说在这一领域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由仿到创、由弱到强的康庄大道。 

 

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生态环保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牢牢深入人心。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340万人,营业收入也超过了2万亿元,相比十多年前增长了近四倍,已经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他表示,随着生态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异常显著,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现在的重要生产力,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环保产业旺、百姓呼吸畅、腰包鼓、心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