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破局产学研 融合促发展 ——代表委员共话产学研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年3月8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编者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产学研深度融合呼之欲出。到底该如何破局?代表委员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于旭波: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需要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市场优势,打造企业占据创新主导地位,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形成有效支撑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实施主体作用,尤其发挥中央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牵引作用。以产业需求或重大科技应用场景作为科技创新的起点,更加精准识别技术创新中的卡点和堵点,靶向发力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开展科技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用力量,组建更具有市场导向优势的体系化、任务型高能级创新联合体。

 

全国人大代表袁玉宇:让产学研“讲同一种语言”

很多时候,一个技术问题不是单个科研团队可以解决的,需要综合的团队共同解决。希望由企业牵头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医疗方面以临床为导向,产业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大家在一起可以高效实现创新转化。目前,我们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是很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创新没能“讲同一种语言”。要实现产学研融合,前提就是人的融合,要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让产业界和高校科研机构在同一个位置上,讲同一种语言。希望推动体制内外的人才双向流动,产业界专家可以来到高校当产业教授,高校教授可以去企业任学术顾问,通过人的转移推动技术转化问题的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徐浩宇:推进产学研全链条协作

促进健康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医药健康领域也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医药研发和制造需通过更多创新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此,我建议,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全链条协作,打通校企、院企合作路径,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医药成果转化。扬子江药业集团与复旦大学开展合作,设立多种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在促进高端制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方面积累了经验。未来,希望能进一步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促进医药健康领域的持续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陈爱雪“产学研用”合力促进能源转型发展

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既是补短板强弱项、提高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发展转型变革的必然选择。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推动国家能源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自立自强,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需求,实施校企科技资源共享,全力引导高校及科研机构对企业开展专题服务,提高高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能力。同时,要完善校企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建立多层次科研体系,形成全链条、系统化的科研发展格局,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系统性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卢建军:产学研深度融合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就是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其最佳结合点和突破口就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当前,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还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制约深度融合的痛点、堵点、难点,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互为循环、互为促进的巨大系统效应。目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存的问题是:内生融合动力不足导致“不想转”,成果供给质量不高导致“不好转”,对接合作渠道不畅导致“不易转”,中间环节支撑不够导致“不会转”。建议:以创新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出台鼓励一流大学和龙头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机构,畅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梁丽萍: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体系

长期以来,山西科技创新面临资源分散、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通过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有效整合各方创新资源,打破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要进一步发挥晋创谷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建议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尤其要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鼓励企业自建研发机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科研团队能够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现金及股权奖励,激发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丁世忠: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关键抓手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关键抓手,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产学研融合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建议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层机制设计,明确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机制,形成科技研发项目“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机构答题—企业落地—用户满意”的政产学研用闭环机制;由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建立高价值科技成果评价和识别平台;行业领军企业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通创新;引导企业学会并运用ISO创新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姜妍:建设产学研联盟,助校企“双向奔赴”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但校企对产教融合态度冷热不均。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校热、企业冷”。学校出于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就业率等方面考虑劲头比较足,但一些企业往往是“走过场”,甚至有些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技能认可度不高。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支持产教融合实施细则,完善激励制度保障,加速实现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建议推动企业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加大职业人才急需领域专业建设力度。可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有明确市场目标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并在人才培育载体创建方面提供政策倾斜,有效形成产学研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