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10.232023
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 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 ——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开幕

10月22日,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主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共同主持主论坛。万钢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新态势,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他强调,要集思汇智,下好原始创新先手棋。紧密围绕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领域,有效联动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促进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作。要协同联动,打造集成创新主平台。积极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立足新型举国体制、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高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加速构建坚强而有韧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要与时俱进,争当创新理念实践者。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科技创新的各领域、各方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优化学风作风,营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弥合科学素质鸿沟,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共建共享,培育开放创新新生态。倡导开放科学、开源创新的思维,推动全球产学研各界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建设性对话,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科技组织和科技人才同国际对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韩俊在致辞中说,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隆重举办,这是全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安徽的一件盛事。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批并跑领跑的原创性成果,催生了动能强劲的新质生产力,营造了近悦远来的良好创新生态。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我们真诚期盼中国科协和各位院士专家充分发挥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把专业所长与安徽发展所需结合起来,深化与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等融通对接,指导支持安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把更多好成果、好技术转化应用在安徽、落地见效在安徽,助力安徽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主论坛上,高鸿钧代表中国科协发布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金波,中国科协副主席、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分别围绕强激光与加速器发展、我国深空探测现状与未来、功能分子和材料研究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疫苗研发创新与公共安全、量子科技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发展等相关主题作报告。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安徽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科研院所、高校和全国学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及媒体记者800余人参加主论坛。据了解,本届中国科协年会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主题,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学术跨界融合”“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三大板块开展20项专题活动,充分展现科技工作者“主角”风采,发挥全国学会“主体”作用,增强举办地“主场”获得感。

10.222023
中国科协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 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10月22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隆重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问题受到关注。前沿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实现低能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飞行器在上层大气层机动飞行?利用新型符合测量方式能否搜寻磁单极子和轴子暗物质的存在?非线性效应会随尺度变化吗?影响高性能纤维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如何适应土壤环境?现代陆地生态系统是如何起源的?生殖衰老的触发及延迟机制是什么?如何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稳态燃烧?如何探明更高速度轮轨系统耦合机理及能量场分布特征? 工程技术难题包括:如何实现在原子、电子本征尺度上的微观动力学实时、实空间成像?如何解决稀土基体中痕量杂质的高效分离难题,突破高纯稀土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及装备?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长周期储能方式是什么?如何实现大田作物绿色优质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如何突破多灾种驱动作用下艰险山区国家重大铁路超高宽幅站场路基长期风险评估与性能保持技术难题?如何突破新能源废料清洁高值化利用?如何突破低铂、低成本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  如何实现核动力载人火星探测的快速往返?如何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到临床医疗中? 产业技术问题包括:如何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未来超高速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应用?如何发挥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优势,快速实现芯粒(Chiplet)技术和产业突破?石油基炭材料高端化技术如何发展?如何通过柔性薄膜技术实现星载轻质可展开阵列天线?如何实现生殖干细胞精准移植技术在养殖鱼类单性种质创制中的广泛应用?梯级水库群如何实现汛限水位联合优化调控?如何高值利用有机污染化工废盐,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构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并实现安全稳定送出?如何发展面向高性能和低成本产业升级的自主可控SoC芯片?如何实现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 中国科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的指示精神,聚焦“四个面向”,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判趋势、凝练问题、寻求突破。今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收到89家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部分企业科协推荐的590个问题难题,涵盖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十大领域。征集过程中,进一步广泛动员,通过定向邀请等方式,号召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和境外科技组织参与问题难题的凝练推荐;评选过程中,进一步突出高层次专家评议指导,包括中国科协学术交流与期刊出版专委会委员等在内的117位院士专家经过复选、终选等环节进行严格评议把关。活动实施6年来,150多家全国学会、领军企业科协等组织,遴选推荐3362个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问题难题,一批全国学会建立了本领域问题难题发布机制,并围绕发布的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智库建言、科普解读和协同攻关。中国科协将对发布的问题难题进行持续跟踪,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0.212023
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安徽启幕

10月21日至23日,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安徽芜湖举办。本届科博会以“聚焦科普新领域、服务科创新赛道”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提升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两条主线,构建“科普+产业”和“产业+科普”的双向转化渠道;采用“科普+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形式,实现科普跨界融合。据悉,科博会今年首次设置科普文创展区,重点打造战略科技、科普展教、科学教育、数字科普、机器人暨人工智能等多个展区。参展单位达330多家,展示面积3.6万平方米。本届科博会还建成了线上2D、3D展厅,建设360°全景线上虚拟展馆。有95%的展品可实现与观众互动,公众的体验感进一步提升。本届科博会聚焦大国重器,展示了新载人飞船、巡天望远镜、长征系列火箭、C919智慧驾舱、奋斗者号潜水器,九章计算机、托卡马克装置等我国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同时,聚焦AIGC及元宇宙概念,邀请8家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及40多家元宇宙技术企业,展示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据记者了解,科博会是我国科普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展会。从200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累计有3300多家国内外厂商参展,展示科普产品近4.3万件,交易额达60多亿元(含意向交易),现场观众达191万人次。科博会举办地芜湖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产业+科创”,已布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凤鸣研创中心等一批创新园区,全力打造安徽创新中心。随着办会机制的不断完善,展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展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科博会不仅成为芜湖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芜湖乃至安徽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10.212023
倒计时1天!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大咖云集,等你来!

10.202023
倒计时2天!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日程来啦

年会日程 主论坛:科技自立自强时间:10月22日 上午9:00地点:合肥滨湖会展中心 专题论坛:学术跨界融合深空探测高端研讨会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3 2:催化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时间:10月21日下午-23日上午地点: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5楼永乐厅 3:量子科技体系化创新能力高峰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5楼高速厅C 4:“核能聚变点亮未来”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1 5:国际绿色航空发展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国际厅 6: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时间:10月23日地点:合肥融侨皇冠假日酒店3层宴会厅 7: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合肥施柏阁大观酒店B楼大宴会厅1 8: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时间:10月20日-21日地点:合肥融创铂尔曼酒店1楼宴会厅A1楼徽州厅 9:双碳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时间:10月23日-24日上午地点:中国书法大厦酒店和鸣厅 10: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时间:10月20日-22日上午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3楼国际厅、3楼会见厅、3楼安徽厅 11: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合肥融创铂尔曼酒店1楼宴会厅A 12: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时间:10月22日地点:合肥辰茂和平酒店 13: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时间:10月21日-22日地点:合肥融创铂尔曼酒店 14:科研仪器设备案例交流论坛时间:10月22日下午-23日上午地点:合肥辰茂和平酒店明珠厅 15: 2023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时间:9月26日-9月27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 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16: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     时间:10月23日下午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安徽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时间:10月22日下午地点:合肥施柏阁大观酒店 18: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时间:10月21日-22日地点: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中心 19: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高峰论坛时间:10月23日上午地点:合肥融创永乐半山酒店1楼大宴会厅

10.192023
倒计时3天!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精彩预告

年会三大亮点板块:主论坛:科技自立自强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撑地位,彰显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共同体使命担当与精神风貌。领导致辞:中国科协主席致辞,安徽省主要领导致辞。重大发布:发布2023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主旨报告:围绕“四个面向”相关选题,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中,特邀顶尖科学家、企业科学家、女科技工作者等报告人。专题论坛:学术跨界融合聚焦国际前沿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需求,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诉求设立专题论坛,邀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进行高端学术研讨,促进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与交叉融合,试点进行论文征集,凝练学术成果。共计设置15项活动。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推动构建服务地方的智力、人才、技术、成果等全方位支撑体系,组织院士专家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安徽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共计设置4项活动。年会介绍:https://lps.eqxiul.com/ls/o0pYl0F8?bt=yxy&eip=true&share_level=2&from_user=20231018422abe08&from_id=8f090606-5&share_time=1697585556083

10.132023
科普共享 两岸融合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张掖举行

10月11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台湾元智大学、《科学月刊》杂志社、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台湾百博智库、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台湾新经济发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张掖举行。海峡两岸300余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及省内外科协负责人出席了论坛。甘肃省科协主席张世珍,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罗晖,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赵立香,台湾新经济发展学会理事长丘邦翰,福建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史斌分别致辞。甘肃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台湾《科学月刊》杂志社董事长、东吴大学前校长刘源俊,台湾致理科技大学教授、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前馆长张善楠,清华大学教授李正风等5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据悉,本届论坛以“科普共享 两岸融合”为主题,设置开幕式和4个平行分论坛。论坛旨在深化两地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丰富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科普工作方式方法,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科学素养,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情感认同,凝聚更广泛的智慧与力量,助力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发展新格局。张世珍指出,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协同共建机制,着力推进基层科技场馆、科普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科普资源供给能力和科普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他表示,热忱欢迎更多台湾社团组织和专家学者,与甘肃省相关社团组织密切联系沟通,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携手促进陇台科普事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罗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协作为中国科技共同体的组织,高度重视两岸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对台湾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服务。她倡议,坚持两岸同根,共同凝聚两岸融合发展的共识;坚持互学互鉴,共同深化两岸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坚持面向未来,共同支持两岸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才。    赵立香表示,近年来,张掖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是两岸科普界携手提升中华民族科学素养,助力两岸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这次科普论坛在张掖举办,为我们学习先进科普理念,借鉴宝贵科普经验提供了难得机会。开幕式上,成立了海峡两岸科普交流合作联盟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对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当天下午的平行论坛紧紧围绕“科普助力现代农业和生命科学高质量发展”“科普教育与生态治理”“科学教育与创新思维”“科学传播与模式创新”四个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期间,还开展了专家访谈、智库专家座谈对接、参访科普示范基地等活动,并就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发展、两岸文创类产业交流、人工智能产品在农业方面的具体应用、合作拍摄科幻电影等进行了交流。    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是两岸之间唯一以“科普”冠名的主题论坛,也是两岸科普界、科普创作界、科普传媒界的固定交流平台,汇聚了一大批科普成果,在两岸影响广泛。该论坛由福建省科协与台湾元智大学、《科学月刊》杂志于2008年共同发起创办,现已成为海峡两岸科普界常态化互动交流的品牌项目,被中国科协和国台办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10.102023
清华大学话剧《马兰花开》首次在港澳上演

       2023年10月2日和10月5日,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第二十一轮公演分别在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上演。这是该话剧创排10年来首次来到港澳演出,也标志着“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次落地香港。       话剧《马兰花开》立足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历史背景,以颂扬老一辈科学家实现“中国梦”为主题,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献辞中说,清华大学在国庆期间于香港上演《马兰花开》剧目,为我们上了一节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期待本港不同团体与清华大学在教育、科技、文化及艺术等领域加强合作,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此次《马兰花开》到香港巡演,相信一群非艺术表演专业的清华师生一定会为广大香港朋友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激励两地青年更加相近相亲,共同努力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着大幕轻启,邓稼先学成归国、告别家人、隐姓埋名、身铸国魂的一生徐徐展开。半个世纪前,在资料匮乏、试验条件缺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邓稼先领导并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两弹”爆炸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在香港上演的《马兰花开》致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让爱国情、报国志在香江涌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不断流淌。       本剧自2013年在清华大学首演以来,累计观众超过13万人次,巡演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本轮参加公演的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共85人,其中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学生各1人,德国留学生1人,泰国留学生1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嘉诚是香港人,在剧中饰演邓稼先的同事,这是他首次参加排演。他说:“邓稼先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希望将这份精神传递给家人、朋友和更多港人。”       除演出外,剧组还在香港理工大学布设了专题展览,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两弹一星”的清华人、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以及剧目排演历程等内容。       本次演出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紫荆文化集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紫荆杂志社承办。

10.102023
中国科协发布第四季度重磅活动

       10月10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楼伟在会上介绍,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集中活动安排在安徽省合肥市,相关活动覆盖芜湖、安庆等城市。年会将于10月22—24日举办。       楼伟介绍,年会主论坛定于10月22日上午在合肥举行,设置嘉宾致辞,发布2023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主旨报告等内容。       其中,主旨报告环节将邀请6位顶级科学家与企业科学家围绕功能分子和材料研究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我国深空探测现状与未来、强激光与加速器发展、疫苗研发创新与公共安全、量子科技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发展等相关主题作报告。       同时,专题论坛以“学术跨界融合”为主题,聚焦国际前沿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结合考虑安徽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等,设置深空探测高端研讨会、量子科技体系化创新能力高峰论坛、“核能聚变点亮未来”论坛、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双碳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2023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等15项活动,邀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进行学术研讨。       此外,为服务地方发展,年会共设置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等4项活动。聚焦安徽需求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建言献策、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增强安徽“主场”获得感。       同期,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科协、芜湖市人民政府等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科博会,定于2023年10月21—23日(20日举办部分论坛)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       安徽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魏军锋在会上介绍了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的筹备工作情况。他介绍说,本届科博会以“聚焦科普新领域、服务科创新赛道”为主题,围绕新时代科普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设置“展览展示”“高端论坛”“专项活动”三大板块。“展览展示”板块重点打造战略科技、科普展教、科学教育、科普文化创意、数字科普、机器人暨人工智能等6个展区;“高端论坛”板块同期举办“新时代科普产业发展论坛” “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论坛” “元宇宙会客厅” “科普研学大会” “机器人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5个高端论坛;“专项活动” 结合相关产业发展,举办院士专家报告会,组织开展“科普项目供需对接会” “科学表演剧展演” “优秀科普产品宣传推介”等专项活动。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3女科大会将于10月13-15日在浙江绍兴举行。此次大会将进一步为女性科技人才搭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人文交流,推动国际合作与信任,打造更开放的国际创新环境。大会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开放·信任·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女性智慧与全球发展”作为年度议题,聚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通过学术论坛、产业大会、产业调研等形式,展开面向未来的智慧碰撞,探索女科学家服务人类福祉的新方法新路径。       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邀请约60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女科学家代表参会,包括诺奖级顶尖科学家代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获奖者代表,以及来自知名国际科技组织、著名院校、海外科技社团、全国学会、顶级学术期刊、杰出科技企业、知名科技创投机构等组织和单位的代表。       大会设置智慧之光·科学盛典、科学之力·预见未来、创新之能·聚力共富、巾帼之美·时代新声、开放之约·缘聚越台5个篇章,形成“1+9+N”的总体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式、9场平行论坛、N场同期系列活动。9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生物制造、海洋科学、生命医学、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特色圆桌对话会、专家研讨会及交流论坛活动。会议同期还将举办产业项目路演、女科学家走进校园活动、院士专家恳谈会、产业赋能调研等N场系列活动。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帆在会上介绍了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的整体安排。他介绍说,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聚焦靶心、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协同”,以“培育创新人才,做强实体经济”为主题,着力激发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8月8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的通知”。目前,大赛已完成报名,9月16日至10月31日为区域赛组织阶段,由各省级科协联合地方相关委办局共同举办。11月17-21日,将在天津举办全国总决赛,包括项目展示、理论测试、电视擂台赛3个环节。届时,入围全国总决赛的200个项目将通过项目展示、理论测试决出赛事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通过电视擂台赛决出金、银、铜奖。大赛组委会根据地方区域赛组织情况,设置优秀组织奖。截至目前,共有32个地方赛区1924家科技型企业推荐的5702个项目报名参赛,直接参赛的企业科技人员超17000人。在今年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大赛影响力持续扩大,参赛企业、参赛项目、参赛人数较去年分别增长10.07%、3.77%、3.77%,创历史新高。

09.282023
葛店高新区: 铆定“三大定位” 打造武鄂创新高地

1997年,湖北省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葛店高新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一场由江村渔港到产业新城的蜕变就此开启。2001年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葛店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并获批“中国药谷”商标。2007年批准纳入武汉国家生物基地核心区;2009年获批成为武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成部分,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拓展区;2018年获批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2020年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奋斗,2022年在湖北省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位,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38名,这片土地上产业聚、城乡美、居民乐,逐渐成为武汉新城创新要素的汇聚高地,成长为一座开放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五大产业并驾齐驱葛店高新区是鄂州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主动融入武汉产业布局,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光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支柱产业,通过互通、互融、互促打造产业链生态,构建“一链式产业生态圈”,与武汉产业形成产业链、投资、供应关系的企业达到70%左右。以容百锂电、虹润高科、南都新能源等26家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达350亿元,容百锂电2022年产值突破210亿元,成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以华工法利莱、武汉华电、逸飞激光等72家企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228亿元。以人福药业、唯森制药、康源药业等23家企业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年产值达122亿元。以三安光电、瑞华光电、芯映光电等15家企业为代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葛店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唯品会、苏宁为代表的电商产业,以武汉万吨·华中冷链港及中通、圆通等为代表的物流产业,以省质研院等为代表的检验检测产业,以佛罗伦萨小镇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等共同构筑起葛店现代服务业坚实基础。葛店中部电商示范基地入选全国10家国家电商示范基地综合评价成绩突出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电商示范基地。 构筑武鄂同城化“ 桥头堡”,武鄂两地加速“融城”葛店高新区全域面积96平方公里,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地相连、水相依、路相通、人相亲、业相融,协同发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局面。2021年,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通车,成为武汉地铁第一条跨市运营的路线,每日往返于光谷和葛店的“新武鄂人”已逾万人,武汉301、345南北两条公交均直达葛店,实现了葛店和光谷从“双城”到“同城”的生活。建设武鄂“硬联通”道路,加快武汉、鄂州交通同网。人民西路与东湖高新区科技一路联通项目年内将达到通车条件;纵向建设葛店大道,已完成南段建设。短咀里湖桥和高新大道拓宽工程正在进行,建成后将打通武鄂交通堵点,构建内外通达的交通体系。民生同保,服务共享。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跨域通办”事项240项,医保、社保、公积金、企业注册等服务融合共同,享受武汉顶级医疗资源和人才资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都市生活圈,相继配套建设五星级酒店、湖北省中医院葛店院区、临床中心、图书馆、综合交通枢纽、鄂州市烈士纪念园,并且一年建一所小学、一座游园,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让“新武鄂人”安心生活、放心工作。迈向大走廊创新“策源地”,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      精准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主动布局三安光电、芯映光电、瑞华光电等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与东湖高新区的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长江存储等百亿级企业形成产业上下游配套,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共同打造国家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对标光谷生物城,投资40亿元建设大健康产业园,积极承接光谷生物城科技创新资源,扩大光谷“生物城”对葛店“药谷”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光谷生物科技城错位发展,与光谷生物城共同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以华工科技、千瑞达、逸飞激光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布局光谷和葛店,带动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葛店,进一步促进两区产业深度融合,已初步形成“起步在高校、发展在光谷、壮大在葛店”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葛店高新区深度融入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健康有序的创新平台建设格局,打造创新资源承接区,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支撑,探索光谷科学岛—葛店南部生态科学岛建设。葛店正全面融入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和武汉新城建设规划,铆定鄂州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武鄂同城化发展“桥头堡”、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创新“策源地”目标定位,抢抓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投运的重大机遇,招大引强,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一流的政策、一流的政务、一流的生活配套,谱写武汉新城葛店片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葛店高新区管委会王金萍、童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