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11.172021
潜心环境研究做环保事业保驾护航人——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王素华教授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科学家,他对环境研究情有独钟,积极投入到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的研究上,为保护环境、实现我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国家环保战略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  为改善环境,找到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他确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分析和公共安全监测的基本理

11.172021
构筑产业科创生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从无到有的原创性突破,从有到多的规模化量产,从规模量产再到智能化定制,协同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如何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是必由之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试验者也是践行者。  2021年10月16日,由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为主题的长三

11.172021
点沙成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记“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

     11月5日,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获得“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包括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志坚。  “如果有一天,广袤的沙漠变成绿洲;如果有一天,大地遍布生态奇迹。人们一定会记得你大漠里的身影,

11.172021
毕节高新区:建成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海湖新区)(以下简称毕节高新区)位于毕节西北部中心城区,成立于2011年,规划建设面积143.6平方公里,拓展面积595平方公里,生态优美,交通便捷。依托毕节政治优势、人口优势、生态气候优势、能源资源优势等独特优势,园区持续汇聚产业发展要素,大力推进储能、绿色建筑、

11.172021
打响新兴产业品牌加速区域创新发展——丹灶镇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丹灶是远近闻名的“日用五金之都”,传统制造业基础深厚。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丹灶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招商引资,激发创新活力,按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变革,两场国家级的产业大会连续在南海举办,氢能源和智能安全两场“国字号”盛会花落南海区丹灶镇,既打响了新

11.172021
探讨红色资源传承共促川藏旅游发展——第四届川藏旅游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2021年10月21日,第四届川藏旅游发展论坛在蓉召开,围绕“川藏新天路旅游廊道构建——红色资源传承与利用”的主题,专家学者就创造和发展廊道经济,全面驱动川藏地区特色服务业创新布局,有效带动和实现川藏地区乡村振兴等议题开展交流。  本次论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

11.162021
工信部: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2021年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

11.152021
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一条特色的育才之道

  “曾几何时提起‘机器人’”三个字,仿佛离我们遥不可及,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但2020年我却与“机器人”有了不解之缘。宅家抗疫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反复试验,设计制作了智能酒精消毒机和环保卫生的‘超级泡泡’”,这是兰州市水车园小学六年级三班李佩亭的一篇作文,她进入了学校的RT

10.252021
东莞市中堂镇:打造“三大引擎”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水乡生态新城

  2021年8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堂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谋划“十四五”蓝图,奋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水乡生态新城。  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层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之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堂镇紧紧抓住“三区”叠加重大历史

10.252021
逐梦科研路潜心育桃李——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徐迈教授

  “刚来北航工作的时候,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踏踏实实做科研,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也很关键,就是能培养一批人才。我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能在国内外著名的高校继续深造,这也是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地方。”谈及回母校工作的初衷,徐迈笑着说道。